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以下简称指南) 是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的重要文件,能系统地指导临床医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美、德等,指南与医疗保障体系及保险有机结合,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指南在国际上逐渐完善,形成了科学、规范和清晰的方法学。近年来, WHO 以及全球 100 多个主要的循证指南制定机构都推荐使用 GRADE 方法来制作指南。
GRADE 方法旨在为指南制定者提供一套普适、恰当、透明的方法对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它是循证指南、卫生技术评估与系统评价的证据分级与推荐的国际标准。
21 世纪以来, 中国医生从单纯引进和解读国际指南到逐步着手修订和编撰一系列不同学科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共识,有效的提升了中国的医疗水平。
但是, 指南在中国的发展尚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地方:
1.指南发起单位和组织自主性很强, 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同一个疾病可能出现不同机构的相关指南,甚至相互矛盾 ;
2. 指南制定过程标准化程度不高,与国际指南机构沟通不多, 很多环节并非参照国际标准及规则,加之多半以中文发表, 方法学及语言的障碍致使国际医学界认同度不高;
3. 指南制定多半以疾病的本学科医生为主,很少考虑到疾病相关的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参与,从而使指南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4. 指南制定过程中,因无专项资金支持,资金往往来自于相关领域的药厂的直接支持,存在利益冲突。因此,提高指南的质量水准及与临床诊疗体系及社保体系相结合起到更大价值尚任重而道远!
联盟的运营理念如下图所示专家团队(由专科学会领导组成)(蓝色)发起制作, 专业的技术团队(红色)承担相关的证据整合工作并提供方法学支撑。
中国医疗界拥有全球最丰富的临床实践数据, 有着与国际交流和发展的开放心态,在此背景下,我们倡议建立《中国循证实践指南联盟》(以下简称联盟)。
联盟将是一个多学科团队加盟的、非盈利的平台,以我国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联合国内最广泛的医疗组织及机构,在国内外的方法学专家团队的支持下,为我国的循证医学指南制定者提供一个具备方法、资金、项目管理的全环节支持的平台。
提高临床实践指南的公正性、可靠性和适用性,长久持续地为国家整体的卫生决策生态链提供卫生技术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效益的信息,在规范治疗和医疗费用的合理使用方面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为我国先进诊疗经验及循证医学证据能为国际同行所认同,提升中国医疗在国际中的地位。让我们一起共筑联盟,为我国广大患者的诊治提供最佳的推荐意见,为健康中国 2030 做贡献。
